调查研究

关于加快信阳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添加时间:2013/1/22 16:55:50  作者:佚名  文章录入:admin  阅读: 次
                          市无党派代表人士联谊会会员、市发改委体改科科长    邓祥宏
 
      文化产业是21世纪朝阳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明确了方向,描绘了清晰的路线图。我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有着很多优势和良好机遇。为此,大力发挥信阳文化特色优势,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方向,整合文化产业资源,通过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实现文化惠民、悦民、富民,可极大地促进信阳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信阳发展文化产业的现状
     (一)文化资源丰富
      信阳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人文荟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以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为代表的考古学文化,以夏商周文化、汉魏文化为代表的中原历史文化,以孙叔敖、息夫人、陈元光、王审知、司马光、何景明等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鄂豫皖苏区首府、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灵山寺、净居寺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景观,以鸡公山、南湾湖为代表的山水景观,以剪纸、柳编、布雕画、烙画等为代表的民间工艺,以豫南花鼓戏、皮影戏和灶戏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及茶文化、根亲文化、饮食文化等,各种文化异彩纷呈。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我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文化产业具有一定基础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百花园区的图书馆、博物馆、规划馆、展览馆等九大公共建筑相继落成,建成的“新八景”,打造了沿浉河景观带。截止2011年底,全市共有广播电视、电影机构121个,艺术表演团体12个,群艺馆、文化馆18个,剧场影院9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23个。文化产业实力不断增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娱乐等文化产业群体初具规模,网络文化、电子音像、动漫游戏、广告会展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2011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3.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3%,全市文化从业人员71088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5%。
    (三)文化消费市场逐步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11年,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经济社会跨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城乡居民的收入持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文化消费比重不断提高,消费重心开始向精神产品消费领域转移。需求结构的变化,既为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使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因此我市文化建设具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文化产业发展机遇难得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省出台了《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和《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大文化产业大发展,全省十个文化改革试验区信阳有两个,即新县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和鸡公山文化旅游综合开发试验区。面对诸多发展机遇,我市必须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后发优势,变文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壮大全市的文化实力和竞争力。
    二、信阳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信阳市文化产业虽然有了一些发展和进步,但总体水平依然较低,与信阳拥有的丰厚文化资源相比尚不相称,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着较大的距离。
   (一)认识不到位,抓文化产业的观念滞后
    一是个别部门和县区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产业所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商机,更没有认识到抓文化产业就像抓经济工作一样,能够带来经济效益。二是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之间的区分还不十分明确,不利于文化产业发展。三是对文化产业存在片面性理解,文化产业意识淡薄、重经济轻文化等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二)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   
       主要是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机制不够灵活,致使文化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一是管理体制尚未理顺,需要解决好政府越位、缺位、不到位的问题。二是缺乏协调机制,文化资源整合能力差。目前信阳市文化资源很多只是潜在的,而不是现实的。科学合理配置文化资源的体制和机制尚未形成,不能把文化产业项目作为招商引资和投资主体运作。受条块、部门、行业、区域分割的制约,文化产业资源整合不够,难以形成合力,从而缺乏市场竞争力,不同程度影响和制约着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缺乏文化产业整体规划
     一是缺乏清晰、权威、指导性性强、可操作性强的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思路,没有完整的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很难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关联、相衔接。由于缺乏宏观指导上的明确思路,难以推动信阳市文化向产业化大发展。二是信阳市文化产业家底不清。一方面,由于管理部门职责不清和隐形市场的存在,导致统计部门无法按要求进行统计;另一方面,信阳市对历史文化遗产挖掘不够,对文化产业的资源潜力缺乏系统的调查摸底。
    (四)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聚集力不强。目前,信阳市文化产业尚处在初级阶段,远未形成产业规模和产业链条,存在着“小、散、低、弱”现象。主要表现在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产品档次低、生产经营能力弱,缺乏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一些生产经营者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看不透,更多地把目光着眼于眼前利益,不敢投资上大项目,没有大气魄、大动作,且缺乏现代企业管理观念,一直延续着家庭作坊和家族式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文化产业总量小,整体实力弱,文化资源整合不够,市场竞争力不强,文化发展投资渠道单一,文化产业附加值不高,对相关产业的幅射带动作用不强。
       三、加快信阳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切实转变观念,把发展文化产业,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业绩考核,并作为评先争优的主要条件。各级各部门要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变、增实力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制定信阳市发展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将土地、资金、税收、人力、物力等向文化产业倾斜,营造依法经营、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关联度高、综合带动性强、辐射牵引力大的经济产业,牵涉到众多的部门和行业,必须有一个与其相适应的强有力的管理机构,以发挥党委、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引导作用。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信阳市文化产业领导体制,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各县区也要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机构,进一步加强领导和协调力度,提高管理和产业调控能力,服务文化产业的发展;建立信阳文化产业协会,使之成为连接文化生产、文化服务和文化消费的有效环节,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及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
 (二)积极培育市场主体。鼓励各类文化企业的发展壮大,策划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和工程,用好政策,对成长性好、示范效应强、有地方特色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培育一批实力雄厚、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骨干企业,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广的特色文化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信阳文化产业。三是积极向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省文化厅等单位推荐我市市场前景好、影响范围大的文化产业项目,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
   (三)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重点推进信阳市亿隆印刷产业园、城阳城址楚文化演艺园、淮河文化产业园、光山智慧文化博览园等一批定位明确、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示范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
   (四)加快培养文化产业发展人才。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培养文化产业发展人才,必须把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要建立健全培养、选拔、考核、激励机制,努力造就一批各门类拔尖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把文化名人的作用发挥出来,对优秀文化人才特别是行业领军人物要给荣誉、给地位、给舞台,善于发现文化人才,下大力培育人才,建立文化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文化产业进校园工程,加强文化人才的引进,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员聘用、晋升、奖惩和收入分配制度,使各类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五)大力培育特色文化品牌。抓住品牌文化这一闪亮名片,不断更新发展理念,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继续围绕“让将军之光永远辉煌新县”、“让根亲文化扬名固始”等特色主题做大文章。实施创新引领、集群发展、项目带动、品牌提升、人才高地、合作交流等发展策略,发展文化旅游、广播影视、新闻出版、艺术品加工、茶文化等重点领域,打造红色文化、茶文化、生态文化、根亲文化、饮食文化、淮河文化等特色品牌,发展柳编、皮影、根雕、羽饰、布雕等加工业,催生特色产业链,努力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发现和宣传一批我市民间工艺美术界的名人并大力组织各类展演、赛事和民俗民间文化活动,凸显魅力信阳文化特色,打造成文化精品。挖掘和利用信阳文化特色,将更多的文化元素加入到产业竞争中,从而形成具有鲜明产业特色、企业特色和产品特色的经济结构。
   (六)着力抓好文化体制改革。按照国家、省文化体制改革统一部署,继续深化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以及机构组建工作。
   (七)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尽快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出台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采取贴息、补助和奖励等方式支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产业示范企业、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对重大文化产品或服务出口,或获得省级、国家级以上重大奖项的文化产品,给予大力奖励。
关于网站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管理登录

主办:信阳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地址:河南省信阳市行政中心九号楼9702室  电话:0376-6366590
豫ICP备12021226号  技术支持:品品在线